林清玄出生时不哭不闹,父亲便为他取名为“清怪”,在登记户口的时候,工作人员说,还是用‘玄’字吧,当时他正在看一本名叫《清玄道长》的书,因此确定了这个颇为仙风道骨的名字:林清玄。
自幼家贫,出身于“农夫世家”的他,在餐馆当过服务生,做过码头工人,摆过地摊,甚至当过屠夫杀过猪。这些都没有妨碍他继续写作。
他的笔触温柔又细腻,作品中从来都不曾出现带着情绪的话语,也与社会、人性中黑暗的角落全然无关。
疲惫时,有“归来仍是少年“的安抚;浮躁时,有“人间最美是清欢”的劝慰;失意时,有“逃避今生何有来生”的鼓励……
看似“心灵鸡汤”式的文字,却以“文如流水,语似冬阳”的笔触,真实地陪伴着我们成长的每个阶段。
他生前最后一条微博写道:“在穿过林间的时候,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,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,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,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。”
一条简单的微博,就好像预料到了生命的尽头一般,文字间流动着他一如既往的禅意,人生在世,谁又不是那渺小的麻雀,但不要轻易放弃梦想,丢掉所热爱向往的自由,要勇敢出发,时刻准备飞翔。
“林清玄有一天一定会死,但我会保持一颗乐观的心。假如晚上会死,早上我还会在写作,我的书会和你们相伴。”2017年,在一次活动中,林清玄面对读者这样谈起对死亡的看法。
就像他在书中写到“要为重活的高兴,不要为死去的悲伤。”,林清玄早已看淡了“生死离别”的人生大事,他对所有读过他文字的人给予安慰——人间有味是清欢,人间幸好也有离别。
林清玄先生这一生虽不长,但却活出了太多人望尘莫及的境界,在浮躁的世界找到内心的平静,不慌不忙,淡定从容地过好这一生。